“一带一路”愿景一经提出,银行业便积极参与其中。“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也对相关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年10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席大大在会见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时指出,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将是银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银监会明确表示,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继续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一带一路”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厉兵秣马、加快布局,运用多元化渠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除了传统融资形式之外,对于融资额度大、时间长的项目,一些银行组建银团进行贷款;有项目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纳社会资本的参与;不少地区筹建投资基金,支持因缺少资本金而难以获得贷款的项目启动……金融服务方式的多样性,从中得以凸显。
在此过程中,各家银行基于自身优势,各展所长,多层次解决企业面临的难题。
政策性银行主要为大型项目提供期限长、低息的优惠贷款。从政策银行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毫无疑问是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例如,国开行就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和作用,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把服务“一带一路”作为2015年国际合作业务的重中之重,为“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
大型商业银行则凭借综合性业务与海外网点的优势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工行已将境外“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点支持的领域,在总行专门成立了由10余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相关项目的推动实施;中行也表示,2015年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授信不低于200亿美元,未来3年授信金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发挥“小而活”的特点,深耕“一带一路”建设前期国内相关项目。
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银行开展协调投资,结合比较优势,共同服务企业“走出去”。
值得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欠发达国家,汇率较为不稳定。除了多角度、全方位对接融资需求,银行业还运用远期结售汇、人民币掉期、期权、货币互换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措施,有针对性地防范汇率风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银行业也在不断开发离岸市场新型避险产品,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本币结算,有赖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而商业银行在助力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积极推进人民币直接报价和交易,又反过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金融服务在壮大,非金融服务也开始生根。鉴于大多数企业“走出去”缺少经验,不少银行利用自身的海外布局优势,为企业提供投资顾问服务,帮助企业分析国别风险,并在企业项目展开期间,加强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
机遇属于企业,同时也属于银行业。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到的项目往往规模很大,银行的信贷投放也随之大幅度提高。有分析称,未来10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或将超过1.6万亿美元。除了直接信贷增长,在紧随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银行业也在因“需”而变,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在项目融资、境外投资、承包贷款、出口买方信贷、出口卖方信贷、跨境并购与重组、跨境现金管理等业务上积极拓展。此外,还促进其海外分支机构的本地化运营,加快其国际化发展进程。
目前,银行业对于“一带一路”项目的“深耕”还在继续。据了解,多地银监局开始建立统计制度,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相关企业的窗口指导和考核,足见其重视程度。未来,随着企业“走出去”范围的逐渐扩大,新的特点会不断呈现。银行业也将不断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转型。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1广州amjs澳金沙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4052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广州